JavaScript 中有很多非同步的事件,而這些事件我們很常使用 callback,在一層包一層後就會出現知名的 callback 地獄,而 Promise 就是為了解決此問題而生的,因此每次介紹到 Promise 都會先下以下這張圖鎮鎮樓。
上一篇所介紹到的 Fetch()
就是使用 Promise,資料接收後才會繼續跑 then()
的內容。而 fetch()
是已經包裝好的 Promise,本篇介紹如何自己運用 Promise 以及自行建立 Promise 實體。
Promise 中主要有以下幾個狀態,從一進入 Promise 就進入 pending
(等待事件完成),接下來會依據事件的成功與否回傳成功或拒絕理由,通常我們會使用 resolve
、reject
兩個變數來傳送成功與失敗的訊息。
以下圖來說,我們可以假想跑步的過程就是 pending 的狀態,如果成功到達目的地就是成功,也就是上方那條綠色線 (fulfilled);過程中如果失敗也會說明失敗理由(rejected: 跌倒、累了、想找媽媽...)。
回到程式碼架構如下,我們會建立 Promise 的事件,等待需要調用的時候呼叫它,而這類型的事件也有可能失敗或成功,因此會透過 resolve 及 reject 來帶入成功與否的訊息;與此相對應的會有 then()
及 catch()
來接收。
很久沒出現的小明,今天與
杰倫
、漂亮阿姨
相約一起來跑步,小明笨手笨腳常常在跑步過程中跌倒,不過如果路途順利他應該會在三秒內跑完。
在以下函式就建立了小明跑步的 Promise,如果他成功跑完就會回傳他跑了多久,失敗則會回傳他跌倒。
let mingRunPromise = (someone) => {
let ran = parseInt(Math.random() * 2); // 隨機成功或失敗
console.log(`${someone} 開始跑開始`);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傳入 resolve 與 reject,表示資料成功與失敗
if (ran) {
setTimeout(function(){
// 3 秒時間後,透過 resolve 來表示完成
resolve(`${someone} 跑 3 秒時間(fulfilled)`);
}, 3000);
} else {
// 回傳失敗
reject(new Error(`${someone} 跌倒失敗(rejected)`))
}
});
}
mingRunPromise('小明').then((data)=> {
// 成功訊息 (需要 3 秒)
console.log(data);
}).catch((err)=> {
// 失敗訊息 (立即)
console.log(err)
});
接下來小明與漂亮阿姨一起跑,在這次的比賽中只會回傳第一個到達終點的人,而另一個成功與否倒不是很重要(哭哭)。
首先先建立一個可以多人一起跑的事件,可以傳入人
、時間
、是否成功
等參數。
let runPromise = (someone, timer, success = true) => {
console.log(`${someone} 開始跑開始`);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傳入 resolve 與 reject,表示資料成功與失敗
if (success) {
setTimeout(function () {
// 3 秒時間後,透過 resolve 來表示完成
resolve(`${someone} 跑 ${timer / 1000} 秒時間(fulfilled)`);
}, timer);
} else {
// 回傳失敗
reject(new Error(`${someone} 跌倒失敗(rejected)`))
}
});
}
可以使用 Promise.race 傳入多個 promise 事件,這個方法僅會回傳第一個完成的事件。
// Race
Promise.race([runPromise('小明', 3000), runPromise('漂亮阿姨', 2500)]).then((data) => {
// 僅會回傳一個最快完成的 resolve 或 reject
console.log('race', data); // 漂亮阿姨 跑 2.5 秒時間(fulfilled) <- 因為漂亮阿姨跑得快
}).catch(err => {
// 失敗訊息 (立即)
console.log(err)
});
當然,每次都跑輸的小明不希望每次都沒被記錄到,他希望就算最後一名也能一起紀錄
Promise.all()
會 同時執行
以下 Promise,在全部完成後統一回傳陣列,這個陣列的內容也是 promise 中 resolve 的內容。
// All
Promise.all([runPromise('小明', 3000), runPromise('漂亮阿姨', 2500)]).then((data) => {
// 僅會回傳一個最快完成的 resolve 或 reject
console.log('race', data); // ["小明 跑 3 秒時間(fulfilled)", "漂亮阿姨 跑 2.5 秒時間(fulfilled)"]
}).catch(err => {
// 失敗訊息 (立即)
console.log(err)
});
不過如果 all() 其中有事件 reject,那麼此 promise 也均視為失敗 (catch
)。
接下來他們三人想要依序跑,等一個人跑到定位後,下一位會接續著跑
在一開始有提到波動拳的概念,如果不斷的使用 callback 就會出現超級深的巢狀,那麼此時就可以善用 Promise 的 then()
。
then()
所 turn 的資料內容會在下一個 then 接收,用此方法就可以減少 Callback 問題,也可以依序執行不同的 promise 事件。
runPromise('小明', 3000).then(mingString => {
console.log(mingString); // 小明 跑 3 秒時間(fulfilled)
return runPromise('漂亮阿姨', 2500);
}).then((autieString) => {
console.log(autieString); // 漂亮阿姨 跑 2.5 秒時間(fulfilled)
return runPromise('杰倫', 2000) ;
}).then((jayString) => {
console.log(jayString); // 杰倫 跑 2 秒時間(fulfilled)
});
以上就是對於 Promise
的介紹,不過非同步的主題還沒結束,明天還有喔。